游客2022-06-06
至少从大气摩擦和起飞超重上能看出一定的严谨性,环形空间站的设计比《2001太空漫游》提早了十几年。影片走群戏路线,虽然前期带着“征服太空”的豪情与宣言,有着摆脱当时科幻片常见的科技恐慌议题的姿态,但是中后段却诉诸宗教,突兀地改写人物,人为制造困难,简直是为转折而转折的剧本写法(倒是看出了些《鬼船》的影子,人物也有应用精神分析的空间)
游客2022-06-06
彩色/拖延症字幕组
游客2022-06-06
影片虚构了一场登陆火星的航天计划。但不幸的是,电影编剧破坏了电影缜密的调查研究,粗制滥造了一些情节,比如影片最后指挥官以奇怪的宗教立场中止了登陆火星行动。
电影的拍摄器材是cinemascope(应该是当时唯一的一台,归福克斯所有,当时有另外两部大制作《地心历险记》和《海底两万里》也是这台机器拍摄的)。和同时期的大制作科幻电影一样,电影也聘请了火箭专家布劳恩作为电影的技术顾问,电影中展示了V2火箭,以及太空站,也属影史首次。
此外,电影在意识形态上也有所进步,并不局限于五十年代的冷战主题,电影的主题更为宏大,同时电影也在演员的肤色上“精心挑选”,力求一定的平衡。
当然,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为了保证科学性而丧失了娱乐性。显然,本片想要摆脱老科幻电影的”低级趣味“,但是当火星不再出现怪兽和外星人的时候,如何能够抓住观众眼球是电影面临的巨大挑战。可无论如何,...
游客2022-06-06
不差,看得出來有做過認真的考究,設定上嚴謹(以當時來說,火星那邊就算了)。可能是首次出現太空站的科幻片。聯想到Destination Moon,只可惜後面以指揮官的宗教狂熱作為危機來源有點莫名。(日籍太空人參與任務的理由很微妙;巨輪太空站;marsquake)
游客2022-06-06
乐观版的《黑洞表面》,上校捧着圣经喃喃自语和发疯的科学家如出一辙。加速度的片段又好笑又真实。我还是坚持人类的好奇心不能太重,一些看起来很玄乎的东西虽然没有科学依据支撑,但真的只是因为我们无法企及和理解。再加上人又是如此容易动摇的生物,轻易探索未知得不偿失。日籍宇航员对探索的理由很新颖,把日本发动战争归咎于国内资源匮乏,话是没错,就是听着总是别扭。
Copyright © 2025毒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