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是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剧情片,由陆川执导,多布杰、张磊、奇道等主演。2004年10月1日,该片在中国内地上映。影片讲述了记者尕玉和巡山队员为了保护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和生态环境,与藏羚羊盗猎分子顽强抗争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2004年该片获得了第1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第41届台湾金马电影奖最佳影片等奖项。
剧情简介
北京来的秘密警察尕玉以记者身份做掩护,来到传闻中神奇的可可西里。美丽寂寥的可可西里正安睡在宁静中,但突然出现的枪声打破了这片宁静。藏羚羊保护站上的巡山队员被盗猎者残杀。巡山队长日泰带领巡山队连夜紧急出发,誓要抓到盗猎者。但是盗猎者如同鬼影般忽然消失,留下的只是成百上千具剥去皮毛的藏羚羊尸骨。巡山队员在遍布危险的茫茫大戈壁上奋力追踪,终于,抓到一部分盗猎分子。经过殊死搏斗,盗猎分子束手就擒,藏羚羊的皮毛被找回,但狡猾的盗猎头子再次漏网。巡山队员冒着风雪继续追赶盗猎分子,但此时,环境越来越恶劣,车辆抛锚、汽油耗尽、食品短缺、大雪封山,巡山队员一个又一个的牺牲,日泰队长迫于无奈,将藏羚羊的皮毛买出以换取必须的生存用品。终于,尕玉和日泰队长追上了凶残的盗猎者,日泰拒绝了盗猎头目的收买,倒在了盗猎分子的枪下,尕玉死里逃生,带回了已经冰冷了的日泰队长的遗体。
角色介绍
日泰 演员 多布杰
日泰是可可西里巡山队的队长,他带领一帮人以坚定的毅力战斗在可可西里的生命禁区,他有着坚毅不屈的强大内心,即便面对寡不敌众的局面,依旧神色自若地与不法分子作斗争。盗猎贩子许诺给巡山队汽车和房子,也遭到日泰的坚决回绝。最后巡山队长日泰被一群盗猎者残忍的杀害。
尕玉 演员 张磊
本来是个警察,为了调查藏羚羊猎杀状况,他假扮记者身份,随考察团来到可可西里,那里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含氧量极低。就在这个人类生存的“禁区”,尕玉目睹了一幕幕人性的贪婪以及人类与环境的狂暴冲突。
刘栋 演员 亓亮
可可西里巡山队的队员。在追捕盗猎贩子的过程中,日泰命令刘栋带着伤者下山找医生。刘栋把伤者送到卫生所后就去找自己的女友借钱,女友哭着离开了他,却给他留下了一叠钱。刘栋用这些钱买了些补给物资就独自一人进山了,半路上车轮陷进了沙坑,在搬东西的时候刘栋不幸踩到一处流沙,短短几分钟就被流沙吞噬了。
影片评价
正面评价
《可可西里》被称之为“一部关于信仰和生命的电影”,该片不仅在国内国际获奖,而且也感动了不少观众。《可可西里》的震撼在于它揭示了民族精神的核心,把一个理想主义者由生到死的过程鲜活地展现出来(《竞报》评)。这部电影带着一种绝对的淳朴和阳刚,以及被无限放大的生存和死亡的自然法则。影片并没有用慷慨激昂的宣传台词向观众喊话,也没有用常见的宣传语气说“杀死藏羚羊剥皮的行为是无耻的”,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到令人窒息的画面和巡山队员朴实的话语,让观众自己感受到那种震撼的力量(《人民公安》评) 。
陆川的《可可西里》展示了一种国产片中从未有过的极度洗练、残酷的纪实美学风格,虽然这种风格在世界影坛并非罕见,比如在《可可西里》中经常出现突如其来的暴力和没有铺垫的死亡,这些在美国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和日本导演北野武的电影中亦属常见,但与他们不同的是,《可可西里》的暴力彻底剔除黑色幽默成分,剩下的完全是冰冷和决绝。在可可西里严酷的生存环境里,这种描述方法表达了对生命的最大尊重(《京华时报》评)。
反面评价
《可可西里》是一部把青藏高原“险恶化”的电影,这部电影为了突出人物的高大,环境描写不顾基本事实,存在诸多事实错误,给观众造成了误导作用。首先,沙漠承重能力很强,这与沼泽不同,更何况可可西里是中国的永久冻土区,因此不可能出现片中人物下陷到流沙里的情况。其二,电影中可可西里的“荒漠化”也与实际情况不符合,事实上可可西里不仅不是荒漠,而且还是中国湖泊最密集的地方。其三,可可西里并没有影片描述的那样可怕,可可西里也不是片中所说的无人区,在可可西里除了有淘金者、捞卤虫的人出现,还有牧民在那里放牧。可可西里和青藏高原在片中被“险恶化”,是因为造英雄、树典型的需要,这种现象不应该提倡(《中国国家地理》评) 。
《可可西里》的最大遗憾在于它未能将洗练的纪实风格贯彻到影片的每一个角落。对于天葬、成片的藏羚羊尸骸以及流沙吞人三大奇观的津津乐道,损害了影片的客观和冷静。首尾两次天葬的浓墨重彩,使得影片尽量价值中立的努力几乎化为乌有,而镜头在藏羚羊尸骸上的反复流连,更有制造奇观、滥情的嫌疑。甚至,影片足足用了96秒的时间来细致描述流沙将一个人吞没的完整过程,然后又用34秒的远景空镜头加以致敬。不论编导的本意是否要为影片制造出足够的残酷意味,但这种带着不节制情感的过度介入会对影片的纪实风格造成伤害,并且减弱影片本该具有的人道主义力量(《京华时报》评)。
Copyright © 2024毒剧情